
國際高等教育研究機構 Quacquarelli Symonds(QS)於2025年11月4日公布最新的《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》,台灣高教實力再次獲得國際肯定,共有57所大學入榜,其中8所大學成功擠進亞洲百大,國立台灣大學更以第23名的佳績領銜台灣院校,較去年上升3個名次。
QS(Quacquarelli Symonds)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全球高等教育諮詢機構,自2004年起開始發布世界大學排名。QS 最初與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合作進行排名,2009年後獨立發布排名系統。除了世界大學排名外,QS 也針對不同地區發布區域性排名,包括亞洲大學排名、拉丁美洲大學排名等,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學評比機構之一。
QS亞洲大學排名評估指標包括學術聲譽、雇主聲譽、師生比、論文引用率、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員數、國際教員與學生比例等多項標準,為學生、家長及教育機構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。
2026年排名規模創新高
本次《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》評估規模創下歷年之最,涵蓋25個高等教育體系,總共評估超過1,500所院校,其中包括超過550所首次入榜的新院校,是迄今最廣泛的評估。
從地區分布來看,中國大陸以395所上榜大學居冠,超越印度(294所)成為最具代表性的體系,日本(147所)和韓國(103所)緊隨其後。值得注意的是,香港這次是有史以來最佳成績,共有5所院校躋身亞洲十大
🔔 **不錯過任何精彩!** 立即訂閱我們的 LINE 官方帳號。
每次發佈新文章時,您將會**第一時間收到本站文章連結通知**,輕鬆掌握最新資訊!
亞洲前十名大學排名
2026年亞洲大學排名前十名出現重大變化,香港大學睽違15年後再度登頂亞洲第一,超越北京大學(第2名)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上升一位,與新加坡國立大學並列第三。
2026年亞洲前十名大學:
| 2026 排名 |
2025 排名 |
大學名稱 |
國家/地區 |
| 1 |
2 |
香港大學 |
香港 |
| 2 |
1 |
北京大學 |
中國大陸 |
| =3 |
4 |
南洋理工大學 |
新加坡 |
| =3 |
3 |
新加坡國立大學 |
新加坡 |
| 5 |
5 |
復旦大學 |
中國大陸 |
| 6 |
11 |
香港科技大學 |
香港 |
| =7 |
10 |
香港城市大學 |
香港 |
| =7 |
6 |
香港中文大學 |
香港 |
| 9 |
7 |
清華大學 |
中國大陸 |
| 10 |
17 |
香港理工大學 |
香港 |
台灣表現亮眼:8校進百大
台灣在本次排名中表現優異,共有57所大學上榜,其中8所大學成功擠進亞洲百大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台灣十大院校中有七間院校排名躍升,展現台灣高等教育的整體進步。
| 本地排名 |
2026 排名 |
2025 排名 |
大學名稱 |
排名變化 |
| 1 |
23 |
26 |
國立台灣大學 |
▲ 3 |
| 2 |
37 |
39 |
國立清華大學 |
▲ 2 |
| 3 |
41 |
41 |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|
– |
| 4 |
43 |
43 |
國立成功大學 |
– |
| 5 |
46 |
66 |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|
▲ 20 |
| 6 |
72 |
83 |
國立中山大學 |
▲ 11 |
| 7 |
80 |
–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|
– |
| 8 |
88 |
91 |
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|
▲ 3 |
| 9 |
108 |
112 |
國立中央大學 |
▲ 4 |
| 10 |
128 |
– |
國立中興大學 |
– |
進一步分析:
科技大學類型學校(共 7 所)
| 本地排名(台灣) |
2026 亞洲排名 |
2025 亞洲排名 |
大學名稱 |
| 35 |
46 |
66 |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(Taiwan Tech) |
| 58 |
88 |
91 |
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|
| 149 |
311 |
=309 |
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|
| 176 |
363 |
=361 |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|
| 231 |
472 |
=470 |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(NKUST) |
| =555 |
1255 |
1201–1300 |
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|
| =604 |
1344 |
1301–1400 |
嶺東科技大學 |
私立大學共 12 所進入排名,以下列出前 10 名
| 本地排名(台灣) |
2026 亞洲排名 |
2025 亞洲排名 |
大學名稱 |
| 80 |
131 |
131 |
台北醫學大學(TMU) |
| 95 |
186 |
186 |
中國醫藥大學 |
| 113 |
228 |
228 |
東海大學 |
| 116 |
235 |
235 |
長庚大學 |
| 117 |
236 |
236 |
元智大學 |
| 121 |
243 |
=243 |
高雄醫學大學 |
| 124 |
253 |
253 |
亞洲大學(台灣) |
| =143 |
297 |
=295 |
淡江大學 |
| 181 |
372 |
=369 |
逢甲大學 |
| =184 |
377 |
=375 |
長榮大學 |
私立大學方面也有令人驚喜的成績:
- 東海大學:亞洲第228名、全台第9名,較去年第261名大幅躍進33個名次,榮登全台私立非醫學類大學第一名
- 元智大學:亞洲第236名,較去年大幅躍升77個名次,並獲得QS「國際化績效提升獎」
- 亞洲大學:亞洲第253名,持續保持穩定表現
- 長庚大學:亞洲第235名,展現醫學教育特色
台灣 57所上榜學校排名一次看
| 台灣排名 |
2026 亞洲排名 |
2025 亞洲排名 |
大學名稱 |
東亞排名 |
排名變化 |
| 1 |
23 |
23 |
國立台灣大學(NTU) |
19 |
– |
| 2 |
37 |
37 |
國立清華大學(NTHU) |
28 |
– |
| 3 |
41 |
41 |
國立陽明交通大學(NYCU) |
31 |
– |
| 4 |
43 |
43 |
國立成功大學(NCKU) |
33 |
– |
| 5 |
46 |
46 |
國立台灣科技大學(Taiwan Tech) |
35 |
– |
| 6 |
72 |
=72 |
國立中山大學(NSYSU) |
=46 |
– |
| 7 |
80 |
80 |
國立台灣師範大學(NTNU) |
51 |
– |
| 8 |
88 |
88 |
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|
58 |
– |
| 9 |
108 |
108 |
國立中央大學 |
69 |
– |
| 10 |
128 |
128 |
國立中興大學 |
79 |
– |
| 11 |
131 |
131 |
台北醫學大學(TMU) |
80 |
– |
| 12 |
132 |
=132 |
國立政治大學 |
81 |
– |
| 13 |
183 |
183 |
國立中正大學 |
94 |
– |
| 14 |
186 |
186 |
中國醫藥大學 |
95 |
– |
| 15 |
228 |
228 |
東海大學 |
113 |
– |
| 16 |
235 |
235 |
長庚大學 |
116 |
– |
| 17 |
236 |
236 |
元智大學 |
117 |
– |
| 18 |
243 |
=243 |
高雄醫學大學 |
121 |
– |
| 19 |
253 |
253 |
亞洲大學(台灣) |
124 |
– |
| 20 |
297 |
=295 |
淡江大學 |
=143 |
▲ 2 |
| 21 |
298 |
=298 |
國立東華大學 |
146 |
– |
| 22 |
311 |
=309 |
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|
149 |
▲ 2 |
| 23 |
312 |
311 |
中原大學 |
150 |
▼ 1 |
| 24 |
363 |
=361 |
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|
176 |
▲ 2 |
| 25 |
372 |
=369 |
逢甲大學 |
181 |
▲ 3 |
| 26 |
377 |
=375 |
長榮大學 |
=184 |
▲ 2 |
| 27 |
378 |
=375 |
輔仁大學 |
=184 |
▲ 3 |
| 28 |
386 |
=382 |
國立台北大學 |
=189 |
▲ 4 |
| 29 |
411 |
=408 |
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|
203 |
▲ 3 |
| 30 |
422 |
420 |
中華大學(CHU) |
207 |
▼ 2 |
| 31 |
472 |
=470 |
國立高雄科技大學(NKUST) |
231 |
▲ 2 |
| 32 |
551 |
=548 |
東吳大學(台灣) |
269 |
▲ 3 |
| 33 |
566 |
=564 |
朝陽科技大學 |
=273 |
▲ 2 |
| 34 |
576 |
=574 |
中國文化大學 |
278 |
▲ 2 |
| 35 |
613 |
=611 |
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|
=292 |
▲ 2 |
| 36 |
659 |
=656 |
義守大學 |
=308 |
▲ 3 |
| 37 |
673 |
=671 |
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|
313 |
▲ 2 |
| 38 |
684 |
=682 |
佛光大學 |
=318 |
▲ 2 |
| 39 |
802 |
791–800 |
實踐大學 |
=363 |
– |
| 40 |
830 |
801–850 |
銘傳大學 |
=367 |
– |
| 41 |
831 |
801–850 |
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|
=367 |
– |
| 42 |
851 |
801–850 |
臺北市立大學 |
=367 |
– |
| 43 |
875 |
851–900 |
國立宜蘭大學 |
=389 |
– |
| 44 |
878 |
851–900 |
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|
=389 |
– |
| 45 |
931 |
901–950 |
國立高雄大學 |
=409 |
– |
| 46 |
979 |
951–1000 |
南華大學 |
=434 |
– |
| 47 |
986 |
951–1000 |
靜宜大學 |
=434 |
– |
| 48 |
1062 |
1001–1100 |
國立嘉義大學 |
=459 |
– |
| 49 |
1064 |
1001–1100 |
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|
=459 |
– |
| 50 |
1065 |
1001–1100 |
國立臺南大學 |
=459 |
– |
| 51 |
1153 |
1101–1200 |
國立聯合大學 |
=503 |
– |
| 52 |
1183 |
1101–1200 |
大同大學 |
=503 |
– |
| 53 |
1255 |
1201–1300 |
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|
=555 |
– |
| 54 |
1257 |
1201–1300 |
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|
=555 |
– |
| 55 |
1344 |
1301–1400 |
嶺東科技大學 |
=604 |
– |
| 56 |
1419 |
1401–1500 |
大葉大學 |
=656 |
– |
| 57 |
1475 |
1401–1500 |
世新大學 |
=656 |
– |
中國大陸與香港的亮眼表現
中國大陸頂尖大學:
中國大陸在本次排名中仍保有強勁實力,除了北京大學位居亞洲第2名外,復旦大學(第5名)和清華大學(第9名)也穩居前十。
| 2026 亞洲排名 |
2025 亞洲排名 |
大學名稱 |
排名變化 |
| 2 |
1 |
北京大學 |
▼ 1 |
| 5 |
5 |
復旦大學 |
– |
| 9 |
7 |
清華大學 |
▼ 2 |
| 13 |
14 |
上海交通大學 |
▲ 1 |
| 14 |
8 |
浙江大學 |
▼ 6 |
| 19 |
24 |
南京大學 |
▲ 5 |
| 21 |
31 |
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|
▲ 10 |
| 31 |
38 |
武漢大學 |
▲ 7 |
| 32 |
43 |
同濟大學 |
▲ 11 |
| 45 |
64 |
北京理工大學 |
▲ 19 |
香港高校創歷史佳績:
| 2026 亞洲排名 |
2025 亞洲排名 |
大學名稱 |
排名變化 |
| 1 |
2 |
香港大學 |
▲ 1 |
| 6 |
11 |
香港科技大學 |
▲ 5 |
| =7 |
10 |
香港城市大學 |
▲ 3 |
| =7 |
6 |
香港中文大學 |
▼ 1 |
| 10 |
17 |
香港理工大學 |
▲ 7 |
| 53 |
71 |
香港浸會大學 |
▲ 18 |
| 152 |
=212 |
香港教育大學 |
▲ 60 |
| =181 |
=188 |
嶺南大學(香港) |
– |
| 360 |
=342 |
香港樹仁大學 |
▼ 18 |
| =393 |
541–560 |
香港都會大學 |
– |
| =514 |
541–560 |
恒生大學 |
– |
香港11所上榜大學中,有9所排名上升,僅2所微幅下降,整體表現令人矚目。
其他地區表現
- 韓國:展現整體高等教育體系實力,15所前百大院校中有12所排名躍升
- 日本:仍然是教學質素及研究影響的基準,東京大學排名第26
- 馬來西亞:成為本次排名中進步最顯著的高等教育體系之一
- 印度:在研究生產力與教員擁有博士學位方面表現出色
結語
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充分展現了亞洲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。台灣57所大學上榜、8校進入百大的成績,不僅證明台灣高教的競爭力,也為學子提供了優質的求學環境。
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科技大學大幅躍升20個名次、元智大學躍升77個名次、東海大學躍升33個名次,顯示台灣高教在技職教育、私立大學發展等方面都有顯著成果。這些學校在國際化、研究產出、產學合作等面向的努力,正逐步獲得國際認可。
然而,也有部分學校排名出現下滑,顯示台灣高等教育在國際競爭中仍需持續努力,特別是在國際化程度、研究影響力、產學合作等方面需要加強。
對於有意赴亞洲地區深造的學生而言,這份排名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,無論是選擇台灣本地優質大學,或是前往香港、新加坡、中國大陸等地的頂尖學府,亞洲高等教育正展現前所未有的多元性與競爭力。